房贷利率上升:压倒房价最后一根稻草
最近两年,因为房价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,甚至部分三线城市接连上涨,“房子”成为之无愧的热门话题。买房,不论是刚需还是投资,成了许多人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。
但从目前来看,至少从投资的角度,房子已不适合再购买,或者说房地产最近这个连续两年的上升周期将告一段落,这里先从最近各地纷纷上调房贷利率折扣说起。
引发关注最多的是北京。从5月2日起,包括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,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收紧北京市房贷优惠政策,首套房执行4.9%的基准利率;二套房的贷款利率则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%,即5.88%的年利率。
类似的,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杭州、天津等地首套房贷利率近期也纷纷所上调。其中杭州首套房贷款利率基本上在9折至9.5折;上海的多家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由先前的9折上调到9.5折甚至基准。
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?比如某对年轻夫妇预算300万准备在北京买首套房(300万在北京买房如今不算多高的预算)。其中贷款200万,按照一年前八五折的房贷优惠利率,也就是年化4.17%,200万贷款30年每月还款9745元,总计利息150万。如果没有折扣,也就是基准利率4.9%,那么需要没月还款10615元,利息总计182万。等于多支出32万的利息,这无疑是变相的涨价。
当然,房贷利率上升并不是房子不再具备投资条件的根本因素,但却可以说是直接因素或者导火线。
一方面,房价之所以在2015年开始上涨,诱发因素也是因为房贷利率,只不过当时是连续降息——从3月1日开始,全年共计降息五次,贷款利率累计降低1%。取消房贷利率优惠是变相“涨”房价,降息自然就是变相地降价。
另一方面,商业银行纷纷上调首套房贷利率,主要并非为了贯彻房地产调控政策这个政治目的,而是基于房贷资金成本上升的内生动力。今年以来,资金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一直抬升,5月4日,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继续集体上扬。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(Shibor)隔夜品种上升了0.0055个百分点至2.8506%,刷新两年来高位。7天期Shibor上升了0.0140个百分点至2.9270%,其余中长期利率品种也呈现上升走势。
除了资金市场的专业指标,举个通俗的例子:最熟悉的余额宝、现金宝等无风险或者风险极低的货币基金,7日年化利息都超过4%了,这也是近两年没有过的情况。货币基金主要投向银行协议存款和大额存单,银行付出的资金成本自然在4%以上,如果房贷利息再打八五折,那银行房贷业务就无利润可言,如此说来,房贷利率上升是一种趋势。还有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影响因素,这里暂不讨论。
当然,讲这么多有关利率、利息的,并不是说这就是影响房价的决定因素,事实上也并不是,只是一个相对变化较大,且近期极有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。而对于影响房价的其他因素,如高素质人口流入大城市、一线城市库存少,甚至租售比、房价收入比等,有些或许比利率因素更重要,但这些影响因素变动并不大,或者说一直存在并没有较大转变的迹象。
目前房子已不值得投资,至少在可预期的一段时间之内。但这不代表大城市,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产会跌多少,即便下跌,也可能只会是小幅度的调整,而不会趋势性地下跌。因为大城市,尤其是北上深这样的一线城市,无论是横向与国际上的大都市对比,还是与纵向上和历史对比,都可以说“居大不易”。
与国际上的大都市对比,北上深房价的绝对值还排不进前10。以东京为例,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下跌并探底,但目前市中心六区的房价大致为上海的2~3倍,当然两地居民收入有些差异,但东京这个价格是在征收房产税基础上的。纵向看,很多人并不太清楚新中国之前的“房价”,远的如大唐白居易感叹长安价高且不谈。近者看近代上海,作家鲁迅收入不菲,每月多则六百块大洋,少则三四百,按购买力折算,约相当于如今的4~6万月薪。与鲁迅同时期的上海市民,月薪不过30大洋左右。即便如此,他在上海十年一直租房。1928年,鲁迅两口子租住在老式石库门景云里(今虹口区横浜路35弄),全款买下需要5万大洋,以鲁迅每月400大洋左右的月收入,要不吃不喝十来年。
大城市有更多的就业和成长机会,因此吸引了高学历年轻人前赴后继,房价高是一个不利因素,但这似乎无法避免。
编辑:孙维维相关文章
新三板改革成效显现 2020年筹资金额约5300亿元
随着新三板改革的全面深化,改革成效不断显现。全国股转公司1月20日发布的《新三板2020年市场改革发展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0年末,新三板存...
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稳经济 政策加力护航中小企业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保持经济平稳向好态势,护航中小企业发展仍是重要一环。从将修订印发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(2021年版)》,到进一...
2020,中国经济“答卷”多出色?税收大数据告诉你
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、全年经济增长2.3%……2020年,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冲击下,中国经济顶住压力,交出了一份亮眼“答卷”。这一年...
央行开展2800亿元逆回购操作 为近4个月以来最高
中国人民银行20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8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。当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,央行实现净投放2780亿元。单日操作量为近4...
人福医药三卖杰士邦:负债200亿 股东近八成持股已质押
一则高瓴资本收购杰士邦的消息,让一直"默默无闻"的人福医药走向大众视野。值得注意,这已是人福医药第三次卖掉杰士邦了。此外,公司控股股东还将八...
税收收入超13.6万亿元 印证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好于预期
1月20日,国家税务总局在发布会上披露了全国税收收入等十组税收数据。数据显示,2020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超过13.6万亿元,圆满完...
“十四五”酒行业破题:做好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
“十三五”期间,酒业特别是白酒业在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。形象地讲,酒业在“1~10”的阶段上亮点频现,但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要实现持续...
肉蛋菜为何涨价?春节供给有保障吗?聚焦“菜篮子”
近期,一些地方肉蛋蔬菜涨价明显,引起公众广泛关注。为何出现价格上涨?临近春节,节日期间百姓的“菜篮子”能否拎得动、拎得好?记者日前就此进行采...
保险资管进入分类监管时代 资产管理规模近15万亿元
近年来,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大类资产配置、长期资金管理、固定收益投资等方面影响力逐步提升,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。自2003年首家保险资...
业绩回暖制度“护航” 多路资金争相入市 仍需警惕风险
在业内人士看来,宏观经济稳健复苏、上市公司业绩加速回暖、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,多重原因共同催生了这一局面的诞生。不过,专家同样提示,市场...
中国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要来了!反垄断监管将强化
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支付服务市场,防范支付风险,中国人民银行20日发布《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,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征求意见稿明确...
特殊之年,中国缘何吸收外资逆势增长创新高?
全年吸收外资近10000亿元,同比增长6.2%,平均每天新设外资企业100多家……商务部1月20日发布2020年中国引资“成绩单”,引资总量...
荣信教育创业板IPO过会:不差钱却八成募资补血 被问是否存在刷单等情形
1月20日,创业板上市委2021年第5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,荣信教育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荣信教育”)首发获通过。荣信教育本次发行新...